logo
广告图

深铁美术馆

首页 > 集团概况 > 品牌文化 > 深铁美术馆 > 9号线

​文锦

9-27文锦.jpg文锦站《神奇的地下世界》 艺术家:余元枫、冯天成
作品说明:
这件画中画作品描绘的是幻想中色彩缤纷纵横交错的地下世界和其中的居民,1000多个地下生物散布在巨幅画面的各个角落,陶瓷蘑菇钉鲜艳光洁又互相映射的釉面特别适合来展现儿童创作的纯粹性和神秘感,来自深港两地小朋友的脑海和画笔。蘑菇钉是小朋友们热爱的创作工具,操作简单、变化无穷。在地铁里展现儿童的精神世界,是对成人世界的一种反思和召唤,愿我们永远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向西村

9-26向西村.jpg向西村站《握手楼》 艺术家:Nicolas Deladerriere
作品说明:
“握手楼”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建筑形式,为节约土地,楼房相互紧贴以至于楼间可相互握手,因而得名。深圳的握手楼多见于城中村,如上下沙、白石洲、向西村等等,这些楼房见证了深圳从小渔村而来的发展历程。作品试图呈现握手楼中的日常生活百态,描绘城中村常见场景

人民南

9-25人民南.jpg人民南站《南国风情》 艺术家:袁机、袁机美术馆
作品说明:
袁机(1924-2012,深圳罗湖籍)生前隐居深圳20多年,深居简出、生活简朴、潜心作画,是深圳本土走出的岭南画派代表。《南国风情》是袁机先生代表作品,在地铁三期的公众参与评议活动后,确定通过材质转换的形式永久展示于地铁空间,是一件从深圳长出的公共艺术作品

鹿丹村

9-24鹿丹村.jpg鹿丹村站《地铁一刻》 艺术家:杨京
作品说明:
画面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地铁交通枢纽场景。内容选取深圳地铁特有的“幸福的红雨伞”公益行动,用大色块概括地描绘了地铁志愿者及工作人员用心创造、传递爱和文明的场面,体现了地铁的便捷与工作人员贴心的服务

红岭南

9-23红岭南.jpg红岭南站《愉悦的骑者》 艺术家:David Gerstein
作品说明:
这是作者第一次来深圳参观时萌发的灵感,一个充满了生命力、自由、活力的城市。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陪伴你的有美妙的音乐,有微风抚摸着你的脸,有鲜花唤醒你的一切感官,与赏心悦目的蝴蝶相伴,快乐的人生就是如此简单!

红岭

9-22红岭.jpg红岭站《绽放》 艺术家:王至文
作品说明:
这件玻璃作品由稳定的三角形排列而成,通过旋转的霓虹球灯般色彩让八十年代曾经的“大家乐舞台”画面感再度浮现,当时风靡全国的这种广场文化承载着深圳百万打工者的记忆和梦想,也是深圳人积极快乐、热爱生活的精神态度呈现

园岭

9-21园岭.jpg园岭站《家乡味道》 艺术家:张凯琴
作品说明:
选取11种来自不同地方的特色面条,制作玻璃马赛克壁画,邀请来自当地的朋友以面条作为第一人称来给每一碗面配音介绍自己。“家乡味道”有两层含义:一是籍贯不同的移民带来故乡的风味,二是深圳作为新的家乡多元融合的味道。
面,是平民的美味,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叫人怀念的那一碗,或酸辣、或鲜香,一如这座城市,汇集了四方人,也混合了南北口味,一口热汤和熟悉的滋味,让人身在异乡通过味道短暂地与故乡重逢。这座城市在吸纳移民的同时也融汇了来自的各地的食物,安顿好了人们的胃,这座城市才有了它南来北往的活力。

红岭北

9-20红岭北.jpg红岭北站《深圳记忆》 艺术家:武定宇、卢远良、魏鑫
作品说明:
通过收集特定时期有价值的深圳报纸,使用特殊工艺技术进行组合切割和琉璃铸造工艺封存每个年轮式的“记忆单体”,以集合的形式共同讲述文本语境中特定的“深圳记忆”

泥岗

9-19泥岗.jpg泥岗站《城市物语》 艺术家:王海同
作品说明:
现代城市人生活在一片“物”的海洋里。工业革命以来,“物”不只与我们的使用相关,更是消费行为的目标。消费品的更新,好像代替了时间的流逝,我们来不及关注,时间在“物”与“我”之间留下微妙痕迹,作品所要呈现的,不是阿瑟·丹托所谓的“寻常物的嬗变”,而是寻常物本身。

银湖

9-18银湖.jpg银湖站《凝固的绿色》 艺术家:张凯琴
作品说明:
深圳独特而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物种。“一片树叶也算得上是一棵树的名片,辨别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的分布,叶面和叶底的质感,叶片的排列方式,是我们认识一棵树的途径之一。”(摘自南兆旭《深圳自然笔记》P102)作品用翻制方式呈现了深圳具有特色的植物,用常见的人工材料水泥,来表现一片片树叶的精妙与优美。

孖岭

9-17孖岭.jpg孖岭站《南国瓷话》 艺术家:王长兴、李青 助手:闫先科
作品说明:
陶瓷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是“石”与“火” 的艺术,承乎美学、关乎生活,与人类文明形影相伴。深圳移民文化由来已久,其陶瓷史呈现特殊的多元性格。《南国瓷话》提其器型、炼其色彩,用现代高温彩釉的工艺语言予以全新表现,以“火”代笔、以“石”作色,绘就一曲“以瓷颂瓷”的华美乐章。

梅村

9-16梅村.jpg梅村站《凌寒留香》 艺术家:刘吴钢
作品说明:
题材来源于站点周边梅林山公园的梅花林。公园梅林葱郁,树影斑斓,争荣景秀,利用废弃金属材料进行创作,暗喻梅村建设者的坚毅精神和守正不阿的开拓情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坚韧不拔,凌寒留香,奋勇当先,自强不息是梅花的精神品质。

下梅林

9-15下梅林.jpg下梅林站《轻轻地走过》 艺术家:吴德灏、李小佩
作品说明:
描绘了一幅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林间景象:叽喳的鸟儿、慵懒的猫儿、层叠的翠绿、逸静的林荫……在这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希望这一米青翠、一丝悠闲能让步履匆匆的人们放慢脚步,轻轻地去体验这份宁静。

梅景

9-14梅景.jpg梅景站《美林》 艺术家:李佛君
作品说明:
以花瓣点点为核心元素,表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环状展开,层层递进,幻化无穷,变化绚丽的色泽构成整体视觉感观,借助现代设计元素呈现国学新意与时代气息,传扬高远的新式东方美学。

香梅

9-13香梅.jpg香梅站《家》 艺术家:张晓静、陈洲
作品说明:
这是“城中村博物馆”的项目之一,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块不同大小、颜色的门牌,它们承载着深厚、悠久的历史,蕴含着灿烂丰富的地方文化。这些消失的路名在深圳的公共空间得到了保留、接纳和呈现,一座由移民构成的城市具有巨大的丰富性,每个人都从他乡而来,这些门牌里或许就有他们的故乡,那些人文色彩强烈且美丽的路名会让人遐想名字的历史渊源,令过往的乘客充满想象甚至惊喜。

下沙

9-12下沙.jpg下沙站《共生体》 艺术家:吴帆
作品说明:
这是一组以手工编制为主体的大型金属纤维艺术作品。底部造型以植物根部形态为基础,变化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态,外部采用各种不同形态植物的叶与种子构成一组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共同生长的生命共生体,寓意下沙地域文化中的人情与事故、风土与风俗,都因这一片水土而发生关联,最终融为一体。从更广义的概念上来说,《共生体》象征人类与自然之间历经千万年,早已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倡导生态与环保的理念。

深湾

9-11深湾.jpg深湾站《水乳交融一家亲》 艺术家:文华权
作品说明:
灵感来源于枝繁叶茂的老榕树及色彩斑斓的贝壳,利用各种贝壳粘结成水乳交融的“榕景”:一方面体现深圳“拓荒牛”榕荫后人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反映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新移民”凝聚、延续……水乳交融、和谐相处的社区文明,突出“来了就是深圳人”开放多元、相互包容的城市特质。

高新南

高新南站《宁静的夏天》 艺术家:钱俊慧
作品说明:
用科技手法重现了夏季海边凉风习习、海浪平静拍岸的自然景观。作品中淡蓝色弧形透明钢化玻璃薄片,在背景LED灯带的映衬下,发出淡蓝色光芒,当人们经过时,有人体感应功能的LED灯光跟随亮起,仿佛有节奏感拍岸的海浪。数字“海浪”拍打沙滩,两块大石头用于营造海滩氛围,希望路人在喧嚣的夏日都市中,感受到由光电科技带来的海边宁静而清凉的大自然。

红树湾南

9-10红树湾南.jpg红树湾南站《我们在这里 We're here》 艺术家:黄扬
作品说明:
黑脸琵鹭是世界级珍稀候鸟,在全球仅剩3000多只。画面主体由其中三只构成,它们巨大的身形与远处深圳湾海岸线风景形成一种强烈对比,以夸张的艺术手法给予公众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和记忆,传达出一个清晰有力的讯息——黑脸琵鹭就在这里,深圳湾红树林是它们仅存不多的栖息地,这也是深圳作为一个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的标志。爱护黑脸琵鹭,爱护我们自己,我们在这里。

粤海门

9-8粤海门.jpg粤海门站《海天那处》 艺术家:许群波
作品说明:
借用相机广角的镜框定格创新,生态,科技与人文四个镜头,纪录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发展,有大湾区的新开发、鸟儿在云间的悠然自得、科技与人文城市的印象,寓意这片热土生生不息,表达自然和谐对美好憧憬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