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查询自起点站到终点站的路线、时间和票价
“一扫而过” 畅行无忧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双核心城市的深圳与香港,实现了深圳地铁、港铁重铁网络扫码乘车互联互认。从1月8日起,乘客可以使用“深圳地铁”App、“AlipayHK”App、“支付宝”App中的任意一个App,即可在深圳、香港两地跨城扫码乘坐深圳地铁、港铁重铁。
“一扫而过”,畅行无忧
此次深圳地铁与港铁实现扫码乘车互联互认后,使用“深圳地铁”App 的乘客,只需将“深圳地铁”App升级到最新版本,在香港搭乘港铁重铁时,打开乘车码界面,点击左上角“深圳”切换城市,在底部列表中选择“香港”,按照指引开通授权,绑定支付方式,即可生成港铁乘车码,实现扫码乘车。
同样,通过“AlipayHK”App或“支付宝”App按照指引操作即可在深圳、香港扫码乘车。
此次扫码乘车互联互认范围涵盖了深圳所有地铁车站和港铁重铁网络,暂不包含深圳龙华有轨电车,以及港铁的机场快线、轻铁及和港铁接驳巴士服务。此外,使用“深圳地铁”App扫码搭乘港铁的支付渠道仅限支付宝,且暂时无法累计里程。
深铁港铁联动 赋能双城融合
近年来,“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速推进,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备,互联网技术也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推动湾区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深圳、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大核心城市,也是大湾区最具活力的极点,双城交往非常紧密,地铁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深圳地铁”App已搭建多城市乘车码平台,可支持多城市地铁扫码乘车互联互认。此次,深铁与港铁携手推动扫码乘车互联互认,两地市民可实现“一扫而过,畅行无忧”,赋能双城融合。在方便两地市民跨城交通绿色通行、带来便捷乘车体验的同时,也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合作联动和协同发展,以及轨道交通融合共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未来,深铁集团将继续践行“科技深铁”战略,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高品质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
2021年12月,深圳与广州已实现地铁乘车码互联互认。深圳与广州、香港两座城市轨道交通扫码乘车互联互认后,大湾区轨道交通跑出“加速度”,区域联动协同效应彰显,湾区市民出行更加省心省时、智慧快捷。
深圳地铁提醒,大家在深圳、香港扫码乘车时,若遇到问题,可咨询当地车站服务中心客服人员,或拨打服务热线。深圳地铁服务热线为0755-86699000,香港AlipayHK服务热线为852-22453201。
2022年12月31日下午,深圳地铁集团于深云文体公园开展深铁禧年节活动,共邀请近700名市民前往现场跨年。活动当日深云文体公园运动场馆免费体验,更有新年集市、乐队演出、草地露营、灯光秀、生日会等趣玩项目,另设免费烤全羊、酒水饮品等美食小吃,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狂欢跨年体验,尽享禧年视听盛宴。
音燃之夜,狂欢跨年精彩开篇
深铁禧年节活动为期两天,分别为12月31日下午15时至24时、1月1日下午15时至19时,园区内设有舞台区、露营区、集市区、运动体验区等板块,活动精彩纷呈。开幕仪式上,深铁睿驰空间品牌正式发布,同时进行深云文体公园亮灯仪式、现场灯光秀等精彩环节,现场氛围热烈。
草地音乐节作为深铁禧年节主题活动之一,深铁集团特别邀请了脉冲、汉、胶地人、朵儿等当红乐队,现场演唱近50首流行曲目,带来超燃狂欢视听体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深铁禧年节活动,交通便利又酷炫好玩,入场签到即有新年福袋,灯光秀和乐队现场氛围感特别好,各类活动区板块可太酷了,很符合我们年轻人跨年夜的需求!”初次报名参加深铁禧年节的市民胡小姐说道。
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天幕露营区,给久居都市的人们留出一方回归自然的天地。猜灯谜、相亲角、现场生日会、新年抽奖等惊喜福利穿插其中,让市民在喜悦与欢笑间向新年许以美好希冀。
新年集市,美食趣玩畅享不停
“咚咚咚,新年集市开市啦!”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深铁禧年节新年集市正式开门迎客。新年集市上,50个摊位近百种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涵盖吃、穿、用、玩等多项领域,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购买。“没想到新年集市上的商品这么多类,既有大众爱吃的美食、春节年货,也有文创手工、香薰等好物,就连汉服、钓鱼器材、围炉等趣玩也有售卖,可太齐全了,折扣价格也十分优惠,我都买了好多年货呢!”市民杨先生两手拎满了年货,正在集市上挑选满意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深铁食研室现场制作多项美食料理,咖喱手打鱼丸、潮州铁勺饼、辣炒年糕、淮山玉米汁等网红小吃、甜点饮品首次全新上线,轮番满足市民味蕾,并准备5只烤全羊、酒水饮品等美食供市民免费享用,让市民尽享“舌尖上的禧年节”。
“禧年节现场真的太给力了,超多美食让人眼花缭乱,吃完深铁食研室的网红小吃后,再来一杯暖暖的深铁睿轩咖啡,一个字:爽!”市民李小姐笑着说道,表示很满意活动现场的美食。
绿色生态,专业级运动场馆免费开放
据了解,深铁禧年节期间,深云文体公园所有运动场馆均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一场专业级的运动狂欢。深云文体公园位于塘朗山脚下,融合文化与体育双重元素,集“运动、休闲、生态、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综合包含室外运动场、室内训练馆及展览馆等多类型运动空间。“目前,深云文体公园有10个网球场、8个羽毛球场、6个篮球场、2个壁球馆、1个击剑馆及1个足球场、1个高尔夫体验区,每个场馆都按照业界高水准进行配置打造,均配备了专业教练现场指导,市民朋友可以放心游玩。”深云文体公园负责人介绍道。
此外,活动现场举行网红飞盘首秀、趣味亲子游戏、互动竞赛等多项趣玩运动项目,现场精彩趣味横生,为深铁禧年节活动注入轻松活力。“深铁禧年节是深圳地铁为市民特别呈现的一场跨年狂欢,除了美食、音乐、运动等内容,现场还提供众多精美礼包及抽奖大礼,市民们在此度过美好夜晚,共赴2023新年之约。”深云文体公园负责人表示。
2023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深铁集团将持续秉承“厚德载运 深铁为民”的企业精神,围绕民生幸福迸发奋进活力,构建便民惠民生态运动服务体系,深化市民“地铁一站式”生活体验,创新驱动品牌产业多样化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助推全民健康美好生活奉献国企力量。
走过殊为不易的2022年,站在岁末年初的节点回首与展望,深铁人赶超的步履坚实有力,前进的足音铿锵悦耳。列车飞驰,奋进新时代的交通脉搏热烈而澎湃。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深圳地铁向市民乘客以及关心支持深铁发展的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铁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主动担当,逆势而上,交出亮丽成绩单——全年营业收入234亿元,较上年增长42.7%,经营成果优于预期;高铁、城际、城轨“三铁”建设齐头并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9.5亿元(不含地价),完成各类融资880亿元,有力发挥重大项目稳投资“压舱石”作用;地铁版图高速拓展,全年开通地铁新线128公里,稳步迈入“500公里时代”,成为深圳历史上地铁新增通车里程最长的一年;全线网运送乘客17.49亿人次,地铁公交分担率提高至63.6%,公共交通“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跑出“新速度”——推动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型。这一年,轨道上的深圳都市圈全面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深江铁路、深汕铁路全线开工,穗莞深、深大、深惠、大鹏支线等4条城际铁路建设稳步推进。11号线福岗区段、14号线、12号线、6号线支线、16号线先后开通运营,全市城轨交通里程增至559公里,跃居全国第四。17条城轨贯通全城,市区“半小时通勤圈”快速扩容,四通八达的“地下之城”成为深圳国际都会的活力标签。深圳及周边城市市民畅享出行便利的同时,人财物等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和汇聚,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岗厦北、黄木岗、大运三大交通枢纽开放,功能与颜值兼具,科技共艺术一色,“深圳之眼”成为市民打卡胜地。地铁公共文化空间和建筑艺术作品展示深圳先行示范的气质与风貌。
盯紧“民生事”——让发展成果惠及市民乘客。城市有爱,见证地铁里无数个温情瞬间。这一年,我们秉承“厚德载运,深铁为民”企业精神,倾力打造高品质公共交通出行环境,越来越多人性化、智慧化服务增添乘车体验的温度。列车准点率、列车服务可靠度、设备可靠度、牵引能耗、服务密度、安全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保持行业前列。第三方乘客满意度评分逐年提升,达到“非常满意”水平。深铁APP上线300多项功能,为乘客提供从出发至到达的全程服务,智慧出行占比超过80%。车站AED设备和训练有素的深铁员工累计成功救援市民乘客23名。建地铁的同时,城市公共配套同步完善,地铁上盖物业的公共住房建设比例超过50%。截至年末,在建及交付的公共住房达4.5万套、学校37座。
引领“轨道+”——擘画TOD生活新蓝图。我们坚持全周期理念,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财务平衡难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基础。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成套技术,大幅提升“轨道+物业”开发空间;充分利用“大智移云物”等高新信息化技术,拓展与城市出行相关的增值服务,促进客流价值变现;充分结合人们衣食住行,构建充满活力的地铁生活圈,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愉悦和期待。这一年,我们新增土地储备9宗,深铁懿府、珑境、璟城3大商住楼盘开盘,3栋商办楼宇入市销售,深铁置业获评深圳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第一名。铂尔曼酒店开张,深铁旗下星级酒店增至4家,房间数1112间。2.34万㎡地铁商业综合体焕新开业,经营性物业面积达161万㎡,成熟项目年均出租率92%。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1.4亿元,惠及商家281户。
锚定“着力点”——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每一次新线开通都会带来地铁建造技术的创新、迭代和升级。我们坚持将安全韧性、科技创新、生态文明三大主题贯穿始终,大力推动城轨交通技术装备升级,以打造“全球智慧城轨标杆”为愿景,全域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这一年,我们一次性开通128公里的地铁新线全部采用最高级别全自动驾驶技术,创全国之最。我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采用BIM正向设计、新能源施工设备、装配式建筑、智能环控、分布式光伏发电、能源回收利用、节能降耗、降噪抑尘减震、渣土减量化资源化、双模盾构/TBM工法等绿色技术,为“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留下绿色低碳的发展足迹。
打好“组合拳”——为产业发展积蓄动能。我们发挥轨道交通产业链龙头和基础设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共建开放、创新、共融的“轨道生态圈”。这一年,轨道交通装备科技园加快建设,深圳中车公司通过国际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深建材”平台发布,聚焦建筑建材和轨道交通两大垂直领域,贯通生产制造、物流供应、金融支持、产业创新等重要环节,打造第三代产业互联网平台,全年交易规模181亿元。
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在立足深圳,服务内地的基础上,深铁品牌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海外服务里程达136公里。我们真诚帮助亚的斯亚贝巴、特拉维夫、斋月十日城、河内等4座城市的轨道交通,提升当地交通现代化水平,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其中,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品牌国际化”优秀案例;埃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斋月十日城市郊铁路一二期工程于2022年7月开通,9月商业运营,得到中埃两国领导人的认可。
用好“关键招”——以改革激活内生动力。这一年,我们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目标任务100%完成,“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不断激活内生动力。我们大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制度性和机制性成果500余项,确保将各项业务纳入法治轨道,管理系统集成高效,为建设世界一流轨道交通企业奠定坚实基础。集团获评“广东省管理提升标杆企业”,市政设计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这一年,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迎接一轮轮挑战中壮大,在打赢一场场攻坚之战中百炼成钢。感谢每一位深铁员工,每一位合作伙伴,涓滴汇流成河,萤火凝聚成光,承诺掷地有声。不管风吹雨打,始终以安全的乘车环境、稳步的建设进度、守约的新线开通和优质的产品服务,回报政府和市民的信任与厚爱。感恩每一位乘客、每一位客户,您的理解、支持和认可始终是我们的信心所在、力量所依,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展望2023,希望的阳光照亮前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号角已吹响。新时代新征程新赛道上,我们蓄势待发,坚定前行,奔赴美好生活,再创华彩篇章!
深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辛 杰
2022年12月31日
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59公里 区域发展按下“快进键”
12月28日上午10时58分,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至此,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达到17条(含有轨电车),运营总里程559公里。开通后,将进一步满足市民从坪山、龙岗来往罗湖、福田和南山通勤的出行需求,同时,东部地区内部交通更加畅通,区域发展也将在轨道交通的覆盖下进一步释放活力。
东部片区市民通勤更便利
作为东部地区骨干线路,地铁16号线由既有3号线大运站引出,途经龙岗老中心城区、坪山中心区后终至田心站。全长约29.2公里,设站24座。其中,换乘站10座(含远期规划7座),分别在大运站、双龙站与既有3号线换乘,在大运站、坪山围站与既有14号线换乘。16号线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全线采用GoA4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的6A编组列车。
据了解,16号线开通后将采用单一交路的运行模式,工作日早晚高峰最小行车间隔为5分32秒,平峰期行车间隔为6分32秒。周末高峰行车间隔为5分50秒。
今年是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的“大年”,开通线路的条(段)数为历年最多,共5条(段)128公里。其中,东部地区新增的14号线、16号线两条骨干路线,使3号线龙岗区段早晚高峰拥挤状况得到明显缓解,龙岗、坪山区居民通勤更为便捷,同时还将促进坪山、龙岗两区人流、物流畅通,实现东部中心内聚外联,同时也为深圳市民带来市区“东游”出行新体验。
植入创新技术打造示范地铁
据介绍,地铁16号线全线约一半的工点经过岩溶区,为深圳地铁线路首次长距离穿越岩溶强发育区域。为做好风险管控,施工单位中国铁建在基坑开挖时严格遵循“开挖一段、封闭一段”原则组织施工,因时、因地制宜动态调整建设方案,多措并举破解了开挖涌水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创下工期仅1814天的“高效型”示范地铁线路。
与此同时,作为采用目前最高级别GOA4全自动驾驶技术的线路,地铁16号线积极挖潜增效,采用国内首个“以行车指挥为中心”的智能运控系统,搭建了四期工程中唯一一个主副“双活控制中心”,实现了系统功能的最大化。同时设置了控制层中心,彻底解决线路信号设备点多线长、维修人员分散和作业低效等问题。
此外,中国铁建在地铁16号线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攻关,自主研发了卸铺钢轨全自动一体化设备,形成实用新型专利三十余项。同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安全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引入BIM技术实现图纸立体化、交底可视化、资料数据化。
站城一体建设赋能城市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16号线的建设过程中还充分发挥“轨道+TOD”综合开发优势,秉承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与城市更新项目相配合,赋能城市发展。
曾为龙岗核心的老墟镇片区依托双龙站的建设,在车站地面厅与城市更新项目的三个用地之间、更新项目与周边城市用地之间形成了网络般的立体交通联络系统,让这片具有百年历史的片区因轨道建设配合城市更新而重焕新生。
此外,愉园站、坪山围站、坪环站等重要站点建设也充分践行了“站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愉园站的C出入口预留连通口,未来可接入商业中心走廊,串联建筑中庭可直达商业中心。坪山围站通过下沉广场把地铁与周边城市更新项目紧密相连,未来地铁车站将成为片区中心,打造怡人乘车环境的同时方便乘客的出行。
同时,深铁集团依托枢纽、轨道同步进行综合体项目一体化开发,积极推进大运枢纽综合开发项目、龙城黄阁坑项目以及深铁石井田头项目稳步建设,全力构筑出行、居住、休闲、教育、消费于一体的TOD示范综合社区。
深铁集团负责人介绍,站城一体化可以加强地铁与周边地块的联系,充分发挥地铁客流集散效应,对于城市广场的功能和意义的延伸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轨道空间承载客家文化
16号线沿途经过坪山大万世居、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大田匠作文化村等客家文俗地标,在站点设计上也融入了大量客家文化元素,以极富当代艺术美感的“城市记忆博物馆”形式呈现出来,构建了具有持续生命力的车站公共艺术空间,激活沿线的城市文化活力。
全线站点整体以“阳光+”为设计主题,18座标准站分为“世居、客居、新居”三种文化特征,通过色彩变化体现不同文化属性,体现“共住、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
如双龙站以“游龙栖榕、岁月画屏”为主题,采用龙图腾的抽象图案,在地铁的公共中庭空间形成了熠熠生辉的层次感;大运中心站与技术大学站站厅、站台均采用无柱拱顶设计。相较传统站点,无柱拱顶车站设计可以使内部空间更加宽敞通透;坪山围站则提取了客家围龙屋半月池+荷花的元素,结合圆柱造型及顶部的特色造型进行整体设计,突显客家文化特征。
不仅如此,设计师还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古语版“年深客地成吾地,日久他乡变故乡”的深圳精神融入了设计之中,充分体现了深圳特色的“滨海客家”人文精神。
近年来,深圳轨道交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设速度。随着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轨道上的深圳”的美好蓝图正徐徐铺开。下一步,深铁集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速,奋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
轨道上的深圳来了!深圳地铁正式步入“500公里”时代
11月28日上午10时58分,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和12号线同步开通初期运营。至此,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达到16条(含有轨电车),运营总里程530公里(地铁运营里程518.35公里,有轨电车11.7公里),朝着年内建成55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目标迈进一大步。新线的开通将有效拉近西北部区域与市中心区域的距离,在减轻光明区、南山区出行交通压力的同时,促进沿线规划新城的发展和城市能级的提升,让城市区域发展更有力,血脉更畅通。
两条新线同步开通
轨道运营里程达到530公里
地铁6号线支线分为两期建设,此次开通的为一期工程,起自地铁6号线光明站,止于深莞边界,线路全长6.13公里,共设4站4区间。通车后,将进一步打通光明区域交通内循环,同时,构建了深圳主城区至东莞1小时交通圈,在深化深莞一体化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地铁12号线南起左炮台东站,北至海上田园东站,全长40.54公里,共设车站33座,是深圳首条以PPP模式运营的地铁线路,也是深圳地铁四期工程中站点最多、附属工程最多、换乘站(含远期规划)最多的线路。作为西部轨道交通骨干线,开通后将进一步加强南山区与宝安区的交通连接。
2022年是深圳地铁集中开通“井喷”期,共有四期工程5条线段共计128公里线路开门迎客,为历年同步开通数量之最。其中,不仅有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动脉如12、14号线,也有打通既有路网断点的剩余段如11号线福岗区段,还有推动临深片区一体化建设发展的6号线支线。
“地铁进入‘500公里’时代后,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深圳居民的出行便捷幸福感,提升深圳的宜居度,还可以助力城市内域发展,加快轨道上大湾区的建设步伐。”深铁集团负责人指出。
织密地铁网络
畅享轨道上的新生活
地铁是展示城市发展速度的窗口。十年间,深圳轨道交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设速度。越织越密的地铁网络和越来越“智慧”的城轨服务,也让市民出行、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6号线支线通车后,加速了临莞片区融入深圳轨道生态圈,构建了深圳主城区至东莞1小时交通圈;12号线通车后,将与地铁1、2、5、9、11、20号线换乘,有效缓解南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交通拥堵。
“轨道交通发展和建设不仅是开通新的线路,还要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式构建智慧城轨系统,提高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效率。”深铁集团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深铁集团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持续打造多元化智慧应用场景。
如6号线支线和12号线上线了“刷脸”过闸及免费群体“刷手”过闸功能,设置的智慧客服中心让乘客可自助完成信息查询、智能支付,应用AI数字客服为乘客提供音视频交互服务,车站站厅、站台的立柱上安装视频对讲设备,方便有需要的乘客直接与车站控制室联系……
此外,新线车站还贴心配置了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特色母婴室装饰风格以“暖”为主,集护理、哺乳、集乳、喂食、备餐等功能于一体。第三卫生间则关注到残障人士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充分体现对乘客的人文关怀。
装修“一站一景”
这些特色站点必须打卡
继深圳地铁二期工程车站设置主题文化墙以来,深圳地铁四期工程装饰设计继续延续主题文化风格,深入挖掘沿线区域文化内涵。作为连接光明科学城的首条地铁线路,6号线支线融入了“‘阳光+’创智之桥”的设计理念,寓意深圳、东莞双城地铁互通,新时代轨交跨城协同发展的缩影。12号线文化主题为“新丝路”,以“光线”为元素构造成“丝”“脉”“网”,打造温暖、舒适,富有变化的公共交通空间。
与以往既有线设计思路不同,四期工程线路并不拘泥于“文化墙”这一传统方式,还有从点到面和车站立体空间的创新设计,配置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力求表现文化元素多元化。
如6号线支线中大站设计强调功能与艺术的结合,力争做到对空间高度的极致利用。12号线太子湾站大量采用LED屏、大屏灯箱、灯带等设备材料,使用不同材质、颜色的三角形和光组合,打造出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公共交通空间。
“地铁四期工程新更加线注重轨道交通网络与枢纽、高铁、公交网络一体化、站城一体化设计。地铁出入口规划融入周边建筑。大量车站结合沿线区域历史文化,呈现‘一站一景’装饰特色。”深铁集团负责人介绍,新线各站还配置了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让市民出行体验充满艺术感。
目前,深圳地下的“城市动脉”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年内,随着地铁16号线开通,深圳将完成559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目标任务,同时,推动轨道交通五期项目加速落地。到2035年,深圳将全面建成1000多公里城市轨道、1000多公里高铁、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骨干交通网。市民生活半径和出行幸福感,也将随着轨道交通版图的拓展不断延伸、增强。
时隔10个月,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迎来新线开通——10月28日,深圳地铁14号线、11号线福岗区间以及岗厦北枢纽、黄木岗枢纽、大运枢纽同时开门迎客!这意味着历经6年建设,凝聚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的两线三枢纽工程已经从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作为连接深圳市中心区与深圳东部地区的重要交通走廊,深圳地铁“两线三枢纽”的开通运营,对深圳实施“东进战略”、促进区域经济提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力,同时也让更多市民享受到“轨道上的城市”带来的出行便利。
深圳轨交线网实现全覆盖 福田中心区至坪山仅需40分钟
10月28日10时58分,随着深圳地铁14号线首班载客列车缓缓驶入岗厦北站台,标志着市民翘首以盼的两线三枢纽拉开神秘面纱,正式开门迎客。至此,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达到14条,运营里程483公里。其中,地铁14号线是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最长的线路,途经福田、罗湖、龙岗、坪山四区,共设车站18座。其中,4座枢纽站、9座换乘站。全程旅行时间约55分钟。通车后,从福田到坪山仅需40分钟。11号线福岗区间的同步开通则将宝安、南山区域连接至东部交通网中。
三大交通枢纽中,岗厦北枢纽是深圳首个一次性建成连通5条线路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深圳新地标的“深圳之眼”完美体现了深圳“汇聚、包容、国际化”文化特征;黄木岗枢纽作为福田区重要的换乘枢纽,可为乘客提供3线换乘服务,是展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国际化成就的重要窗口;位于龙岗中心城西部的大运枢纽,可实现4线换乘,将覆盖深圳市东部发展轴和北部发展带,成为东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
“两线三枢纽”的开通运营在填补坪山区地铁交通运输空白、缓解东部地区公共交通运输压力的同时,还串联起多条既有线路,进一步提高了出行效率,让市民感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延伸带来的幸福感。
高点谋划创新赋能 开创多个国内地铁建设先河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铁集团两线三枢纽在建设过程中应用了渣土分离、光伏发电、枢纽蓄冷、环保控制、减震降噪等一系列新工艺、技术,充分展现了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低碳环保的新面貌。
深圳地铁14号线双线盾构区间总长92.5公里,隧道总体岩溶遇洞率近40%,需一次性投入51台盾构,创下四期工程中盾构区间最长、盾构机投入最多、平均站间距最大等多个“之最”,施工组织难度国内罕见。针对施工盾构数量多、渣土外弃量大等特点,深铁集团、中国中铁深入开展产、研、学合作,推动盾构渣土减量化、资源化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盾构渣土直接外运弃土的方式,实现“变废为宝”,荣获2021年度国际遂协超越工程奖(国际隧道协会ITA)、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同时,14号线隧道施工还创新应用“大盾构扩挖小盾构成型隧道快速建造车站施工”等多个工法,获得省部级工法10余项、专利20余项,真正实现了科技引领、智慧建造。
岗厦北枢纽建设中下足“绣花功夫”,在国内首次运用“费马螺旋”数学原理施工天花“深圳之眼”吊顶,全周期采用BIM模拟+三维扫描机器人+人工等组合测量模式,实现了天眼部分5250多个曲面镂空铝板的零误差安装。大运枢纽建设则与时间赛跑,4个月完成86万方的土方开挖工作,刷新了深圳地铁施工速度。在枢纽10550吨钢结构雨棚吊装施工中,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及全过程BIM技术,将15天工期缩减至3天。
黄木岗枢纽作为全地下工程,应用光伏系统解决大量动力照明用电,实现年发电量约为37.96万度,可节省标准煤120吨,年减少碳排放量3.052吨,践行了绿色创新发展理念。
随着两线三枢纽的顺利开通,搭载“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节能理念也随着深圳地铁到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多场景搭建“智慧出行” 让乘客出行体验更有获得感
深圳地铁14号线开通后,运营时间为6:00-23:30。其中,工作日早、晚高峰期行车间隔为5分25秒,平峰期为6分15秒;周末高峰期行车间隔为5分25秒,平峰期为6分15秒。11号线福岗区间开通后,行车间隔、运营服务时间与既有线网保持一致。“开通初期,新线还处于客流培育阶段。后续深铁集团将视客流情况提升运能。”深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地铁14号线可与地铁2号线、3号线、5号线、7号线、11号线换乘,同时接壤惠州,通勤特征明显。预计开通半年后14号线全线工作日日均客运量可达32万人次。
岗厦北枢纽连接地铁2号线、10号线、11号线、14号线(远期连接地铁1号线)。市民从坪山出发,在此换乘11号线便能直达宝安国际机场;黄木岗枢纽连接地铁7号线、14号线以及规划中的24号线,开通后可方便周边居民出行并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大运枢纽连接地铁3号线、14号线、16号线与深大城际铁路,开通后将大大缓解龙岗区前往福田区和罗湖区的通勤客流压力。
另据了解,深铁集团两线三枢纽项目中还融入了不少“黑科技”,智慧化、便民化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如14号线车厢内安装了手机无线充电设施,方便乘客途中使用;上线“刷脸”过闸,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岗厦北枢纽在立柱上安装视频通话设备,有需要的乘客可及时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提升了服务效率和便捷性。
年内再迎3条新线开通
除此次开通的两线三枢纽外,深圳地铁12号线、16号线和6号线支线也正铆足马力朝着年内开通做着最后的冲刺。届时,深圳全年新线开通里程将达到历年来最长的128公里,深圳市将形成17条共559公里线网长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将进一步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主体功能,构建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支撑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
接下来,深铁集团将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推动“三铁”建设上规模、提质量、促进度、保安全,确保3条76公里地铁新线路年底前全部开通;加快在建的100公里地铁线路和220公里城际线路建设,推动地铁五期规划尽快落地,不断加速深圳城市的“内联外通”,实现轨道交通高品质建设运营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共进、互促共赢。